|
奧巴馬在悼念納爾遜?曼德拉的儀式上的講話 (中英對照)
最近,筆者和一個編輯會員會的朋友說起現在的醫學論文發表問題,順便討教了對方一些關于醫學論文的寫作技巧和注意事項!他和我說了一下他接觸過的一些好的論文和他總結的一些基本的論文技巧和注意事項!ps:筆者所在的是一個專注醫學翻譯的公司(www.fanyigongsi.net)如下: 醫學論文討論部分的寫作技巧討論是醫學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應圍繞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避免冗長的文字堆砌。討論要以研究的結果為依據,作者既不要不敢下結論,也不可妄下結論。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發布的《向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的統—要求》(UniformRequirementsforManuscripts Submitted toBiomedicalJournals)對討論部分的書寫做了統—要求,主要可歸納為以下5點:
1.應強調指出研究獲得的新的重要結果和結論,不要重復引言和結果部分內容;
2.應說明研究的價值和局限性,如有其他相關研究,應闡述其間的關聯;
3.要與研究的目的結合起來討論,避免妄下研究結果不支持的結論
4.除非做了經濟學分析,—般不應下成本-效益方面的結論
5.要避免強調和暗示尚未完成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有把握,可以提出新的建議和假設。 妄下結論: 他在在日常工作時發現,一些作者,特別是—些年輕的作者,比較容易人為夸大研究的理論或實用價值。有人總愛用“首次發現”、“沒有報道”這類字眼,目的無非是想證明自己的研究是很前沿的、有價值的,自己應該受到應有的尊重和相應待遇。即便沒有做相應的全面的文獻檢索,有些人也喜歡這種用詞。還有些作者,喜歡下這樣的結論,就是讓人從其論文中找不到依據的結論。試想,如果沒有相應的結果支持,結論從何而來?如果有把握,提出一些假設和設想是可以的,但要言之有據,切忌空談其實,研究是不是第一,是不是很有價值,讀者心里有桿秤,事實也終會證明,作者沒有必要大肆標榜。作者應以結果為依據,根據結果下適當的結論。即便真的是很有意義的開拓性研究,也只需客觀.適當評價即可。好與壞,是與非,后人自有公論。真正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是不會被埋沒的。 討論不系統: 有些作者對研究所反映的問題討論得不夠系統,完整,導致論文分割(Balkanizadon)。所謂論文分割,主要指以下兩種情況:
1.作者在討論時不引用或沒有系統引用相關文獻。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為:作者沒有意識到查找和引用相關文獻的必要性;作者因條件所限,無法查到和查全相關文獻少數作者故意不引用相關文獻,以凸顯自己研究的“新穎”和“價值”:有些醫學期刊有意讓作者壓縮篇幅,致使作者不能引用很多文獻。
2.作者雖引用了相關文獻,但沒有結合自身的研究討論,也就是說,作者雖查到并引用了相關文獻,但沒有把以前的結果和自己的結果融合在一起討論。 這兩種論文分割的結果都一樣,就是使讀者看完論文后,仍對該研究缺乏系統、完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作者應盡力避免。 與引言、結果部分重復:有些作者在討論部分,仍喜歡強調引言部分已經明確的研究目的,并引用結果部分已經列出的具體數據,使討論和引言、結果部分內容重復。這種做法既浪費篇幅,又容易使讀者產生繁復之感。實際上,討論是根據研究的目的和結果所做 的總結性、提示性陳述,主要是對研究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文中已經有的,就不必再簡單重復。
不愿意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任何研究,哪怕是很成功的研究,也不可能十全美,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作者常常用很多文字強調研究的重耍性和價值,但在局限性片面卻很少提及,或者干脆只字不提。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的投稿要求和CONSORT小組的聲明,都提到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筆者認為是很有道理的?!獋€誠實的或者—個成熟的作者,應該對研究結果有—個客觀的評價,既強調研究的成功或可取之處,還要指出研究的不足。指出研究的不足(只要不是大的如科研設計十方面的問題),并非否定研究本身,而是為了讓讀者更客觀地看待研究的結果和結論,使他們注意到研究還沒有解決或者以后需要解決的問題。
背景資料:
CONSORT聲明對論文討論部分的要求!大多數作者都忽略了背景資料,其實背景資料是非常有用的,對于讓作者更好的理解論文非常有幫助!
CONSORT聲明是CONSORT小組的專家們專門針對隨機對照試驗的報告方法而發布的,要求作者在報告隨機對照試驗時在討論部分應注意以下幾點:
解釋結果:
應對結果進行客觀解釋,既要討論研究結果的正面作用,也要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在討論研究的局限性時,應分析研究的任何不嚴密(imprecision)之處。不嚴密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如將適于成人的量表用于兒童,使用儀器的工作人員未經過培訓等,在討論部分應予說明。作者應清楚統計學顯著性與臨床重要性的差別。不論P值如何,可信區間有助于了解試驗結果是否與臨床重要性—致。研究和結果的多樣性由多個干預措施.多個時點、亞組分析等引起,此時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可能由機會(chance)引起,應預分析。
討論試驗發現的可推廣性:
可推廣性(generalizability)亦稱外部有效性(external validity)或適用性(applicability),是反映研究結果適于其他環境的程度。內部有效性(internalvalidity)是外部有效性的前提,有缺陷的研究結果是很難外延的。研究的可推廣性與研究入選病例的特征、試驗環境、治療和結果評估方法有關。因此,提供充分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結果能否延伸到與入選病例年齡、性別、疾病嚴重程度不同的病例?研究結果是否適于同類藥物的不同藥物?研究結果是否適于不同劑量、不同用藥時間、不同用藥途徑?諸多此類問題應予討論。
依據現有證據,對結果進行系統討論:
不論統計學結果、效應大小或精確度如何,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都是很重要的。讀者會想知道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的研究結果的關系。因此,有必要將現有的同類研究結果進行綜合,系統分析。這些信息有利于讀者了解研究是否與其他同類研究有相似之處,也有利于讀者了解不同研究中受試人群的相似程度。討論應該盡可能系統,而不是僅限于引用支持現有試驗結果的研究。
文章被SCI期刊接收后,大家會高興、激動一陣子,然后就是等待版權協議書、proof之類的事兒了。從接受到寄proof,各個期刊出版社效率不一。但個人了解的,大多數期刊而言,短則在accept后一周有proof到了,長的可達1-3月,少數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再后面的在線online一般就很快了,當然紙質版的出來又是后話了,還有版面費那些問題這里就不做主要討論問題。這里開貼主要是將校樣proof相關的問題做一個介紹,將園內近幾年的相關舊帖做一個梳理,希望對大家投稿的后期工作有一定幫助,盡可能避免低級錯誤和失誤,以保證各位“絞盡腦汁、殫精竭慮”整出來的文章在最后的關頭順順利利地在線哈~~
本文關鍵字:SCI論文編輯技巧 SCI論文翻譯注意事項 |